春季学期伊始,也是各种传染病高发季,为有效防控各类疾病,保障同学们身体健康,作如下提示:
一、常见传染病及症状
1.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高发。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气溶胶传播。症状有高热(体温≥38℃)、畏寒、头痛、浑身酸痛、乏力、咽痛、咳嗽等。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冠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症状包括咽干、咽痛、咳嗽、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高热,热程大多不超3天),还可能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等。
3.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经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以发热、咳嗽为主,咳嗽剧烈,初期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病程2-4周。
4.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秋冬高发。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或被污染用具传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伴有发热、头痛或咽痛等全身症状,1-2周可自愈。
5.诺如病毒感染:引发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具有自限性,2-3天可自愈。通过接触感染病人、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气溶胶传播,症状为呕吐、腹泻,部分伴有低热。
6.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肺结核病人是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传播。
7.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感染者唾液传播。症状为腮腺急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
二、个人防护提示
1.坚持佩戴口罩。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前往公共场所、密闭空间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正确佩戴口罩。
2.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喷溅。如果没有纸巾,可以用肘部内侧遮挡,而不要用手直接遮挡。
3.讲究卫生勤洗手。勤洗手是保障身体健康的关键措施。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以及触摸口、眼、鼻前,需按照七步洗手法,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搓洗至少20秒。
4.坚持定期通风。保持教室、宿舍空气流通可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建议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
5.及时就医诊断。一旦发现自己有发热(体温≥37.3℃)、咳嗽、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告知老师,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6.增强自身免疫力。合理膳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运动,每天坚持 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让我们携手共进,从自身做起,科学防护,共同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营造健康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励行书院
2025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