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团学动态 - 正文
宁夏大学2023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 宁夏平原灌溉区农业水利高质量发展调研

时间:2023-08-15作者:点击数:


项目名称

团队名称:智慧水利研创小分队

项目级别:校级一般

指导老师:王炳亮

团队负责人:王水瑶

团队成员:周玮 魏圆婷 线启龙 车雪龙 杨尚军 马军  母靖峰  尚建波  高洋

项目背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会信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学生将课堂与实践结合,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发扬实事求是精神,脚踏实地,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过程

宁夏大学励行书院师生组建智慧水利研创小分队,2023年7月13日由王炳亮、王德全老师带队,从宁夏大学出发,前往惠农区管理处进行实地调研学习。


惠农渠管理处处长吴晓峰,总工张朝阳,工程科科长宋巧琴,灌溉科副科长常凯,共同出席会议。在现场,宋晓琴就惠农渠灌排系统图进行了介绍,包括惠农渠全长246.55km,灌溉面积达115.18万亩灌区分布,详细介绍了惠农渠灌溉范围内水稻小麦等种植作物的分布情况,在国家实施黄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统筹考虑水资源以及沿黄九省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后,分配给宁夏的水资源总量,尤其是农业用水总量被大幅度压减。为应对这种情况,宁夏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寻找合适作物,减少水稻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面积,但是由此带来的灌区水文循环过程的变化,使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壤盐渍化严重、河湖严重依赖生态补水、灌区自然植被与农业生态系统出现退化与恶化趋势等问题。


吴晓峰在听完智慧水利研创小分队此行来的目的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做出了总体的概括回答,吴晓峰由惠农渠的历史讲起,引入名称由来,概括了惠农渠现状,供水地及供水量,供水流程以及信息化发展历程。惠农渠管理处成立于1970年,主要作用于工程调度,指标供水,农业用水管理等方面。虽然惠农渠改造较晚,截至目前已完成对20座水闸控制,工作现状已由人工转为现代化设备。灌区信息化覆盖达50%。随后,吴晓峰就目前种植结构及市场效益为师生解答了种植结构变化问题。借此呼吁学生要打好学科基础,深入实践理论相结合,学以致用,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就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安排了惠农渠其他领导进行了详细回答。


常凯随后介绍了闸门测控系统,惠农渠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这些现代化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各个独立分项设置的意义,以及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为小分队演示的远控测控操作,及计算效果等,展现出现代化设备的便捷高效。演示结束后,常凯以及惠农渠的工作人员同智慧水利研创小分队的师生们就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了讨论,以及自己对于这些问题初步构想的解决方法,然后耐心的解答了同学们在观看演示后所提出的问题,接着带领小分队走进惠农渠第三管理所,近距离感受现代化设备的高效性。


第三管理所所长王冬,亲自为师生讲解现代化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类建筑物,包括三座节水闸,均可实现远程控制。远程进行闸门检测、控制,记录时间、人员信息等,便于后续核实排查,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消耗。通过人工与信息化设备的工作效率对比,强调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通过专业操作人员的现场演示进一步对现代化设备进行讲解,形象直观的加深现场人员对信息化设备优点的了解,以及对惠农渠管理处现代化水平的认知。

实践感悟

此行全体师生不仅让对农业用水来源去向有了明确了解,也对现代化水利设备有了清晰地认识,书本里单调的惠农渠,在学生的现场观摩中,变得生机勃勃。在专业人士对现代化设备的操作中,师生进一步感受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现有基本水利设施并不完整,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难题,要努力学习水利专业知识,多参加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将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去,结合理论实践,解决更多实际问题,为银川平原灌区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